許多
下顎骨突出 ( Mandibular prognathism ) 的案例,都會合併上顎骨發育不全(Maxillary
Hypoplasia 上顎凹陷),而這兩者同時發生的結果就是互相加成
(後縮的上顎骨突顯過長的下顎骨,下顎骨前凸使得中臉凹陷更明顯)。前兩天有個男生來諮詢,他說明明下巴戽斗不嚴重,拍照怎麼那麼明顯,其實後縮的上顎骨就是主要原因。
1/17/2019
12/24/2018
11/21/2018
PRS Korea 2018
不知道是為什麼,全世界的整形外科會議大多集中在11月,也許是非旅遊旺季機票便宜(?),之前失算
答應了幾個會議演講也都在這段時間,忙完暑假後,幾乎都在準備11月的幾個報告。其中
PRS Korea 是壓力較大的,一方面是與會者許多都是這領域的佼佼者,經驗都很多,一方面這次的講題 “ Improvement of peri-oral aesthetics with orthognathic surgery “ 是我第一次準備,也剛好利用這個機會檢視這幾年上顎骨突出
(暴牙)的手術成果。
11/07/2018
IndiGo 2018: Beautiful Destination
記不得是第幾次來印度了,這次只停留短暫的四天,兩個城市(Hyderabad & Bhubaneswar) 兩場醫學會,發表各一小時關於正顎手術與手術模擬的研究 ( Computed-assisted simulation in Orthognathic surgery),會後參觀了兩個神殿
(Birla Mandir Temple & Sun Temple),
見到好久不見的Dr. Prasad,也認識了幾位新朋友 Dr. Arvind, Dr. Shiji and
Dr Yuki 。
9/05/2018
可愛戽斗
臉型手術做多了,以為對於大部分臉型會遇到的問題都應該了解。戽斗的嘴角下垂看起來不開心,暴牙的常會憋嘴笑,表情嚴肅,歪斜的笑的時候偏一邊,嘴角一高一低。在面診的過程,我心裡可能已想好治療計畫,也預期了手術的效果。但總有些例外,明明是戽斗,暴牙,或是歪斜的,在某些臉上卻是可愛或是有特色,有時會請他(她)考慮不要手術,保留這個個人特色。
8/01/2018
IMF
IMF ( Inter-maxillary fixation ),曾經是許多顱顏手術患者的夢靨,指的是手術之後將上下顎骨(一般是用鐵絲將上下排牙齒綁死)固定在一起,目的是讓上下顎骨癒合,進食及口腔清潔變得困難,說話也不清楚,經過四到六週再將鐵絲鬆開,這時關節僵硬,需要張嘴練習。以前多用在顱顏外傷骨折及正顎手術,但隨著固定技術及材料
(骨釘骨板)的進步,現在正顎手術幾乎都不需要再經個這個艱辛的過程。
7/13/2018
7/11/2018
6/19/2018
選擇 Choice
上星期受邀參加一個研討會,議題很有趣,是有關嘴唇周圍的美學 ( Peri-oral aesthetics ),分別請矯正醫師 ( Dr Leslie
Chen ),微整醫師 ( Dr Allen Huang )及正顎手術醫師 ( Dr Peter ),討論不同治療方式的成果。
5/05/2018
什麼樣的醫師 什麼樣的病人
陳醫師已經快八十歲了,今年初把一個星期五天的診減為四天,有多一點時間休息,但這四天病人有增無減,醫師娘怕陳醫師體力負擔太大,每診限號30位病患,有時加號到40位,已經是體力的極限。陳醫師怕自己年紀大動作慢,讓病患等太久,往往都是先看病,治療,備藥,至於病例書寫及歸檔都是留在下診後一個人默默補齊,節省病患時間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